探访中越边境山寨:87个人仅剩78条腿(图)
地雷受害者群像(左至右:王咪义、罗老三、杨爪骚、王咪龙)
雷区旁的警示
图为王咪义,70岁,1984年触雷失去右腿后,假肢一直陪伴着他
触雷之殇 曾经的田蓬镇沙仁寨87个人仅剩78条腿,如今他们仅剩4人 这是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
因为一群特殊的人,让一切还显得清晰。
他们如今已是儿孙绕膝、过着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日子。但他们行走时的嘎吱作响的假肢,却又说明他们曾有过的非同寻常的经历。
他们是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村民,因为踩响了中越边境的地雷,落下残疾,因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而为人知晓。
30多年过去了,曾因87个人只剩78条腿为人知晓的田蓬镇沙仁寨村民怎么样了?那些遍布山野的雷区是否威胁依然?请跟随本报记者镜头,一起走进经受地雷之苦的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山脚寨。
12月18日早上7点,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这个距国境线仅600米的边地重镇从晨雾中苏醒,当地苗族穿上崭新艳丽的服饰,背上背篓出门,一些异乡客也从国门的另一端赶来田蓬,镇上的主干道早被小贩们摆的地摊堵得水泄不通。一个老人告诉记者,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赶街天。此刻的你也许难以想象,31年前,这里就是战争中的一线阵地!
尽管中越边界早已停止了枪炮声,两国边民恢复了以前的友好和热闹,但是有些东西却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边境上漫山遍野的地雷。据了解,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诡计雷等至少数十种。由于埋雷时间长,地形变化大,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雷密度高、难辨认的混合雷场。
从1979年以来,文山州因不慎触雷致伤残人数近6000人,年龄从8岁到84岁,动物牲畜死伤更是无法统计。而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边境的沙仁寨曾经很为著名: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87名村民现在只剩了4人。
记者在富宁县民政局因战伤残管理股了解到,虽然中越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都曾组织过多次大面积扫雷行动,也在难以清除的雷区周围设立了围墙和警示牌,但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富宁县每年都还会有1至2名新增触雷者,截至2007年,全县新增触雷者共有8人。
按照2006年云南省民政厅印发的《云南省因战伤残亡人员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战争结束后,由于战争遗留因素致伤致残,但又达不到民政部门评残条件的人员,属于特殊历史条件下受伤致残的临时救济对象可按照三个类别六个等级的救助标准,得到很低360元/年至很高5160元/年不等的资金救助(该办法是2010年前的标准)。
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来说,这个标准太低了!富宁县民政局因战伤残管理股股长李莲素对记者说:虽然在他们假肢的安装及日常生活的帮助上我们做了很大努力,设立了临时困难救助基金、旧伤复发救助基金,也会帮助部分困难户解决相应的就业问题,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0多年过去了,老的触雷者已渐渐消逝,沙仁寨曾经的87人如今仅剩下了4人,其中一人在外打工;而山脚寨也仅剩下两名触雷伤残人员。时间飞逝,他们将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他们的悲欢记忆即将被人忘却。12月18、19两日,记者进入这两个边境村寨,力图用影像记录下他们的历史。
即将离开田蓬镇的那天傍晚,气温骤降,暮色来得比以往更早,在离边境线不远的山坡上,记者为王咪义、罗老三、杨爪骚和王咪龙拍了一张合影。
看着他们的身影,我想到成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们,那些早已冷却的边地战火如今只是书本上琐碎的墨迹,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却成为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真实记忆。按下快门的瞬间,他们每个人脸上露出的顽强、乐观,还有那些冰冷的假肢、拐杖,在寒风中定格,他们是生活真正的强者(拍摄当天,采访对象之一的杨万保由于体内至今仍残存的弹片导致身体疼痛未能如愿拍摄)。
新沙仁寨曾经的87人 仅剩4人
从田蓬镇驱车南行5公里,绕过一片仍然竖立着警示石碑的雷区,你便可以来到那个坐落在山坳中、距中越边境线仅3公里的沙仁寨。
温暖的午后阳光下,看家的小狗自在地躺在地上,一位老者带着自己的孙子坐在新建的屋舍外整理干柴。如果不是老者右腿卷起的裤脚露出那只让人怃然的假肢,你可能根本无法辨别,这里就是当年那个因87个人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而为世人知晓的沙仁寨。
如今的沙仁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一轮兴边富民项目得以重新建设、焕然一新,并取名新沙仁寨。全村目前共59户243人,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事隔30多年,因不慎触雷致伤、致残的那87个人现今在世的仅剩下4人,其中身体情况较好的一位甚至外出打工去了。他们虽早已儿孙满堂,但地雷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却时刻折磨着自己和家人。